“汉”的本意,在《说文解字》有解释:汉,漾也。东为沧浪水。从水,难省声。

“汉”的解释还有:从难省,当作堇(意思是难省是发音,会义应该是氵+堇)。而前作相承去土从大(把“堇”下面的“土”写成“大”,变成了漢),疑兼从古文省。

以及“漾言其微,汉言其盛也”的表达。

注意,难省是发音,有时“汉”字写作“难水”这是形声造字法,没有表示“苦难之水”的意思,这种无根据的望文生义,和王安石那套“波者,水之皮也”,以及苏东坡嘲讽的“滑者,水之骨也”一样好笑。

汉同漾,以及漾言其微,汉言其盛也等表述,固然可以理解为漾水和汉水是一条河,初发为漾,盛大后称为汉。但也可以理解为“汉”与漾在字义上有相通之处。漾主要有两种含义:满溢和平缓。对夜空中没有明确边际和沉静不动的银河来说,这是个恰如其分的形容。显然“汉言其盛也”就是指夜空中满溢平缓的天河。

从会意角度考虑,“汉”的原形为氵+堇,而“堇”的本意是黏土,正与夜空中银河明暗相间,繁星散落的形态相似。

综上所言,“漢”最早乃是银河的专属之名,而汉水则因“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故被用“漢”命名。

“漢”还有另一个异体写法

从水,从或(国),从大,这就完全是以汉代表国家民族的含义创造的字形。

最后欣赏一下真正的“漢”

另:个人感觉“银河”这名称略俗,相比之下“天漢”要更有文化内涵和气魄,所以恢复古称,将银河系命名为天汉系,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补充线:华夏的由来——————————————

回复中有网友要求解释华夏的含意。华夏也是汉族的族名,在此一并回答也是应有之义,正好本人对此也略有研究心得,提出供诸位参考。后面内容相对篇幅较长,但在下态度是认真的,所说皆有所据,绝非信口河,自信尚足一观。如有疏失,还请包涵。

在汉以前,我们民族已经有两个自称,“中国”和“华夏”。

中国的意义很明显,就是字面的中央之国,这个中央,当然不是纯粹的地理意义,因为纯地理是无所谓中央的。中国是我们祖先民族本位观念下,以自我为中心形成的民族地理和政治地理观念,且最终超越了地理含义而可以直接指代民族和文明。

汉语博大精深,一词多义并存很正常。“中国”一词在华夏内部使用,是与四方相对应的政治地理概念,多指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在华夷之间使用,就是与“四夷”相对应的民族地理概念。很多人和势力极力要将“中国”去民族化而地域化,极力宣扬一种中国只是单指一片固定土地范围,没有文化内涵,没有本位意识,土地上被异族征服换了人换了文化仍然算中国。凡是如此宣扬者,出身汉族就是汉奸国贼,出身异族的就是亡我之心毕露的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