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族之名得自汉朝,这一点非常明确。汉朝做为第一个真正实现中国大一统的政权,两汉合计四百年的辉煌历史,其地位和影响,足以将“汉”的名字与我们民族牢固的合为一体。汉朝之名得自刘邦的汉王封号,汉王之名得自刘邦的封地汉中,而汉中又与汉水有关。到此为止,这都是非常清楚明白的事实,没有多少发挥的余地。关键在于汉水因何得名,而“汉”的字义又究竟为何。
洋洋洒洒了一番,给出了“汉”本意是发配受苦之地的解释,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是故意恶心刘邦来着。
《汉书·萧何传》
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屈于一人之下,而信(伸)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入,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难道只有项羽有文化,萧何和刘邦都是文盲,连字义好坏都分不清?如果“汉”真的本意不佳,刘邦攻打项羽时和当皇帝后都可以改名,何必一直沿用?
很多人知道“汉”有星空天河(即银河)之意,如“云汉”、“星汉”、“霄汉””等词中,“汉”都是指夜空银河乃至浩瀚太空,其意宏大无比,作为汉族的族名可谓实至名归。但究竟“汉”究竟是由地到天,先有汉水后指银河;还是由天到地,先指银河后指汉江呢?
“汉”明确指银河和汉水,最早记载都在西周时期。
指宇宙银河的有:
《诗经·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指汉江的有:
《国风·周南·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既然在文献上难分先后,我们只能从情理上推测了。
又说了,因为华夏人务实,必然是先从眼前身边着手,所以命名只能先地上而非天上,这逻辑是否成立呢?古人有云“举目望日,不见长安”,难道是因为先有地名日照,后给天上的日头命名?距离远近是以人的感受为准,并非丈量距离决定,以地上天上来判断与人关系密切程度,这思维实在太单线。请问大家谁会感觉拉美非洲比太阳、月亮与我们关系更近?周人的中心地域是关中和洛阳,与汉水远隔秦岭和大别山,怎么会有人认为汉水在周人心目中的地位影响会比常年夜晚能看到的银河更重要?
我认为“汉”是先用于命名银河,后命名河流的证明如下:
“汉”在先秦是银河的唯一名称,而汉水则有诸多别称。试问以银河的地位,难道连个自己专属名称都没有?要等着从汉水那里借用?
而银河作为夜空中最大星体,以江河命名,显然要取其浩大。如果以现成地上江河之名为天河命名,显然汉水还远不够资格。先秦“江”“河”“汉”都是专有名词,“水”才是江河通称。“河”专指黄河干流,“江”也专指长江干流,放着更大更有影响的“江”“河”之名不用,却以相对偏僻的长江支流,规模和地位影响远不及黄河长江的汉江为天河命名,显然不合情理。如果汉本身含义不佳,以敬天为信仰的周人却用来给天河命名,如此对上天大不敬的做法根本是匪夷所思。
看“汉”的标准字形,虽然正体字写法是“漢”,但其实右侧已经做了简化,“汉”的真正字型如下: